道歷四七一八年 > 公元
悟道阁 > 道教文化

漫谈老子道学的含义与作用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作者:包海山创建日期:2021-08-22

我们学习和研究老子道学,主要有两点:一是要搞清楚“道”的含义是什么,二是要弄明白“道”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等有什么实际作用。

一、老子道学的含义

老子道学中的“道”究竟是什么,其实老子也不清楚。他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我们潜心学习和研究《道德经》之后,觉得老子之“大”“道”,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万物本原,二是自然规律,三是自然能量。我们可以把本原、规律、能量统称为自然法则。语言文字是外化和传递思维和意识的信息符号和记载工具,而思维和意识“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我们学习老子道学是借鉴他的方式方法,而最终目的是研究探讨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本身。

(一)万物本原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就是从万物本原谈起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对此可以理解为:作为自然法则的道,是可以研究探讨的,但是难以像具体的事物一样说得清楚;它也有名称,可以命名指称,但是无法用一个固定的概念来命名。无即无形的信息,可以称它为天地之始;有即有形的物质,可以称它为万物之母。因此,常从无形的信息结构,想看出自然规律的奥妙;常从有形的物质结构,想看出自然能量的极限。虽然名称不同,形态各异,但它们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同样源于自然法则而分为规律和能量,同样很玄妙。玄妙的事物探索起来更玄妙,但很多玄妙的事物都出自一个本原,都遵循着同样的唯一的自然法则。

从宏观上来看,道作为万物本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生天地,道育阴阳,天地阴阳产生各种关系,在天地阴阳的各种关系中生育万物,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探索自然法则的人类本身,是万物层面上的自然界的产物。

(二)自然规律

《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对此可以理解为:看它却不见现象,叫做夷;听它却没有声音,叫做希,摸它却摸不着,叫做微。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从这三者无法探究出结论,然而它原本是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例如马克思在“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时,认为“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它上面显不出光明,下面也显不出昏暗,渺茫幽远不可名状,出自无形又回归于无形的暗物质状态。这就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叫做恍恍惚惚存在的东西。迎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背后。根据早已存在的自然法则,可以用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能够认识宇宙起始的规律,这也就叫做遵循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虽然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但是它却无处不在:“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万物生存都依赖于它:“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 万物 莫不尊道而贵德”。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中,在天、地、人合而为一中,天、地、人都有其自然规律可遵循,即“道法自然”。而自然规律本身,“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三)自然能量

《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对此可以理解为:虚空的神奇能量不会消失,这是很玄妙的能量源泉。玄妙的能量源泉,是天地之根本。它绵绵不断若有若无地在无限时空中存在着,它的能量和作用无穷无尽。例如鄂尔多斯作为地球的一角,距今36 亿年前是地史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即“鄂尔多斯古陆”。距今6 亿年前古陆下沉,海水漫浸,形成了著名的“鄂尔多斯古海”。距今4.4亿年前海水退出,古陆再次隆起,经过近2 亿年的稳定上升,特别是在燕山运动的作用下,逐步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的雏形。到新生代渐新世晚期,随着喜马拉雅运动的巨大影响,直到距今1 万年前,才形成了现代的鄂尔多斯高原。鄂尔多斯的地质演变就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自然法则的巨大能量所决定的,这种能量现在依然客观存在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对此可以理解为:整个自然界之物质、能量和运行状态,都由道即自然法则所提供和支配的。自然法则孕育和调控着宇宙万物,尽管它隐隐约约恍惚无形。多么惚惚恍恍呀,却也能够形成一种形象(例如人的精神状态);多么恍恍惚惚呀,却也能够感受暗物质的存在(例如地球吸引力)。在幽深浩瀚的宇宙时空,自然法则有其精神实质;其精神实质是客观存在的,其中有一种无形的信息结构。从古至今,自然法则的精神实质不会消失,它以无形的信息形态孕育和调控宇宙间的万物。我凭什么知道万物的孕育生长和发展变化呢?就是根据自然法则以无形的信息形态孕育和调控万物的原理。

我们把“精”、“真”、“信”,可以理解为一种无形的暗物质存在,比如人的精、气、神,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能够感觉到、意识到它的客观存在。庄子云:“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这里的“气”,并不是一个伦理化的概念,而是一种暗物质存在。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将“气”看成是生命的本源和动力,将阴阳五行看成是生命的过程序列、生命的存在方式;将自然人与社会人作动态比附,建构了一个由心神调控的心与身同构、同序的小生命体系统和人与宇宙同构、同序的大生命体系统。从气功学的角度来看,“气”是一种物质、一种存在、一种能量。从气场的角度来看,自然之气组成“大场”,人和物之气组成“小场”。气场不论大小,都表现为能量的复杂运作过程和不同属性的感应关系。“气”的存在,导致意识的产生;而意识的产生,又加强了“气”的发放。每个人的内心活动便通过“心理场”传递出来,所谓心理互动和信息感应便这样实现了。

二、老子道学的作用

老子道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等能够产生的实际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德经》作为一种理论学说的研究成果,对我们开阔视野、改善思维方式和提高文化素质等产生的积极作用;二是《道德经》作为一种揭示和反映自然法则的中介信息,我们透过字里行间,借鉴老子的发现、感悟、意识和体验等,去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自然法则本身,从而使自然法则本身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等产生实际作用,这才是更为重要的最终目的。

(一)《道德经》的积极作用

《道德经》对我们开阔视野、改善思维方式和提高文化素质等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多层次、全方位的,而对无形的信息应用方面的启发更为突出。包括人的自身自然在内的整个自然界,都是由无形的信息结构和有形的物质结构组成的。人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通过调控信息结构来支配物质结构的过程。学者认为,从无机界、生物界,到人类的思维和活动,都分别存在自然信息、生物信息、观念信息,以及作为观念信息外化和物化的文化信息。人的意识中所包含的观念信息,是依靠人脑的信息反映功能,把从外界接收的信息与自身自然信息予以融合来加工制作的产物。在这里实现了由自然信息向观念信息的转换和质变。对此现象,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深刻的论述。

老子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也就是说,天下最轻柔的无形的信息结构,可以自由地穿越驰骋在天下最坚硬的物质结构之中。无形、有质的信息,可以穿入无缝隙的物质实体。思维是天下之至柔的无形的信息结构,它可以驰骋天下之至坚,可以移入个体头脑并穿越群体头脑,从而调控和支配社会行为,即“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观念不仅可以移入人的头脑,而且可以在人的头脑中改造物质的东西。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在他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想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可见无形的思维的调控能力有多么重要,所谓只有想不到的,而没有做不到的。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天下之理一样,人间天道相同,因此以无形的信息形态揭示、反映、转化和体现自然法则的科学文化,不受门户窗牖阻隔;它具有穿越历史时空的传承性、间接性、扩散性、创造性、共享性,因此“不出户”、“不窥牖”,就可以“知天下”、“见天道”。在这里,之所以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因为没有意识到无处不在的自然法则,没有静守和培育灵魂的天然灵性和生命活力,而是盲目追逐躯体以及身外之物的刺激、快感和虚荣等。人为与道为不同。人想有为而难有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自然能量是无限的;人想有为,是“万物”层面上的有为,而道无不为是在本质层面上的有为。在通过调控信息结构来支配物质结构的过程中,圣人“不行”、“不见”、“不为”,这只是对有形的物质形态的“存在”而言的;但其“而知”、“而明”、“而成”,则是对无形的信息形态的“思维”而言的。事业的成功,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成功,关键是要培养事业成功之前就“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的能力。

(二)研究探索自然法则

我们既要走进去,潜心研究老子《道德经》;更要走出去,在更广阔的空间研究探索自然法则本身。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老子道学只是打开了智慧之门,例如万物本原的“众妙之门”、自然能量的“玄牝之门”等,而怎样顺应“天之道”、步入“圣人之道”,则是靠自己。我们学习和钻研《道德经》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

一般认为,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可见,规律不是“事物”,而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我们所理解的自然规律,是对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而言的;所讲的自然能量,是对包括暗物质和明物质的“事物”能量总和而言的。

包括人类社会内在的整个自然界的活动和运行,都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恩格斯认为:“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在表现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这种规律,就是老子所讲的道。由此可见,我们把它理解为道、真理、规律还是别的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某种“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东西客观存在,它可以支配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

我们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实际问题本身超越任何科学界限。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把科学文化划分为哲学、物理、化学、人类学、生态学、政治经济学以及老子道学、马克思理论等等许多单独的学科,只是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性,而不是取决于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中一体化发展的事物本身。马克思说:“人的感觉、感觉的人类性,都只是由于相应的对象的存在,由于存在着人化了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人类在多大程度上意识到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客观存在及其运动规律,就能够形成和创造多少文化。相对来说,自然界的空间和能量是巨大的,而目前由此产生出来的人类的感觉和意识、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以及整个“人化了的自然界”,都非常有限。特别是老子、马克思等任何个人的感觉、意识以及由此所创造的学说和理论的局限性可想而知。

对于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过程,恩格斯认为:“就一切可能来看,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根据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经验来看,这些认识所包含的需要改善的因素,无例外地总是要比不需要改善的或正确的因素要多得多......一方面,人的思维的性质必然被看作是绝对的,另一方面,人的思维又是在完全有限地思维着的个人中实现的。这个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因此,我们走出老子道学、走出任何学说理论的框架,了解任何人的思维都是在完全有限地思维着的个人中实现的现实,不断扩展“人化了的自然界”,努力穿越时空凝聚智慧,拓宽领域集成创新,在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发挥我们应该发挥的作用。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阐释《道德经》弘扬和谐精神

猜你喜欢